来自 股权方案  的文章

影响员工努力程度的4大因素有哪些?

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经营目标的实现,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员工努力工作的结果,是企业对员工激励的结果。那么,哪些因素影响员工的努力程度呢?

 

(一)经营目标

经营目标是员工努力前行的方向,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心理引力,经营目标具有激励作用,直接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。目标在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为“诱因”,即满足人需要的外在物。

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企业不仅要设立总的经营目标,而且要设置与总目标相融合的阶段性目标,总目标可使人感到工作有方向,阶段性目标可使人感到工作的阶段性、可行性、合理性和成就感。

企业的经营目标不是某个部门的工作,而是一个涉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,企业不仅要设立总的经营目标,而且还要把经营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相应的员工。

目标制定的好与不好,直接关系到员工工作的态度。一般而言,具体的、可实现的、现实的、可衡量的、有时限的经营目标能够让员工知道未来一段时间做什么,做到什么程度,更容易激发员工努力工作。

如果目标是抽象的、不可实现的、不现实的、不可衡量的、没有时间限制的,员工可能不知道做什么,更不知道什么时间应该达到什么具体的标准,工作的随意性就会更强,员工的努力程度自然会受到影响。

经营目标指明了员工努力的方向,是员工的行动指南。一个目标值较大、振奋人心、令人神往的奋斗目标,能够成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,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力。

相反,一个目标值和难度对员工都没有挑战性的目标,难以激发员工努力拼搏的斗志,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。在现代管理中,目标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和内容。

(二)员工能力

“一个诸葛亮可敌三个臭皮匠”,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。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、招聘、挖掘高素质人才,很多企业不惜花费重金雇佣能力强的员工,就是看中这些员工的业绩的潜能。

(三)员工行为

从产出的转换过程看,“业绩”是员工行为的结果,是员工行动过程所导致的结局。只有充满激情的、兢兢业业、爱企如家的员工才能在工作中发挥高效的工作效能,创造出极佳的业绩。

因此,对员工行为过程的关注、激励和管理是业绩管理的关键环节,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目标,企业不仅需要关注员工的能力,更需要关注员工的劳动态度,关注员工的行为。

(四)员工治理方式

常言说,一个好的制度,能够让坏人干好事,一个坏的制度,能够让好人干坏事。员工治理方式是根植于组织内部的流程、组织结构、管理制度等,企业治理方式决定了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结构和工作流程,决定了员工有没有机会做,组织允不允许员工做,员工应该怎样做等问题。

如果企业的目标高,员工的能力弱,扁平组织不一定是最优选择,企业需要调整目标,关注人才引进和能力培养;如果员工的工作意愿弱,企业优先需要考虑的不是培养员工的能力,而是通过企业文化、绩效管理等转变员工的工作态度;如果公司治理方式弱,企业的流程速度慢,部门扯皮推诿现象严重,信息不对称,此时企业治理的关键在于流程优化、结构优化、制度优化。

综合以上观点,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复杂的,企业经营目标是完成工作目标的效率和效果的复合体。它不仅涉及最终的业绩,还涉及转换过程的效率高低;不仅涉及短期的效率和效果,而且涉及长期的绩效;不仅涉及员工的能力高低,还涉及员工的行为和态度。

企业要达到理想的经营绩效,不仅要设定业绩目标来激励员工,需要关注员工的能力是否匹配,还要关注员工工作过程的行为和态度,通过公司治理方式的优化,最终实现管理目标。

 

版权声明:图片来自网络,文字内容是网站小编采编而成。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。 投诉通道